|
会场物料![]()
收藏
[3]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10年伍连德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颜福庆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19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伍连德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1917~1930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嘉约翰)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牛惠生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中华健康杂志》和《医文摘要》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 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傅连暲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办医学期刊19种。1960年所有期刊因检查工作一度暂停,随后相继复刊。国际医学交往也有所增加。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文化大革命”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现在每年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民间国际医学交流也有较大发展,中华医学会与世界医学会及18个国际性专科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许多国家的医学会进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国外来访团组50多批,组织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20多批。学会每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10余个。学会对港澳地区交往非常密切。现又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台湾医学会、台湾医师公会、台湾全科医师会等学术团体都应邀来大陆访问,学会也派专家去台湾讲学。 2017年3月28日,中华医学会启动县级医院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重症、儿科、妇科等优先,并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医院倾斜,以人才培养推动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3分会简介 编辑 中华医学会现有分会71个:医史学会、内科学会、儿科学会、眼科学会、外科学会、妇产科学会、结核病科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放射科学会、卫生学会、皮肤科学会、口腔科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病理学会、物理康复学会、肿瘤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医学科学普及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麻醉科学会、检验学会、环境卫生学会、核医学会、骨科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流行病学会、医院管理学会、消化疾病学会、呼吸疾病学会、肾病学会、血液学学会、内分泌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医学教育学会、计划生育学会、风湿病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医学病毒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食品卫生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超声医学会、肿瘤放射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少儿卫生学会、小儿外科科学会、急诊医学学会、航空医学学会、地方病学学会、高原医学学会科研管理学会、围产医学学会、器官移植学会、航海医学学会、医学伦理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创作学会、视听教育学会、行为医学与生物反馈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糖尿病学会、高压氧学会、肝病学会、疼痛学会、医学激光学会、科普学会。 4主持活动 编辑 在国家机关职能转变时期,学会主动承担卫生部委托的任务。如承担组织医学科研成果的鉴定,科研基金招标,举办中青年学术交流和走向世界讲座,药物评价,诊断治疗标准的论证,参与各种业务条例、制度的起草等工作。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促进人才成长是学会新增加的任务。学会多次组织学术研讨、参与制订条例和岗位规范,积极推广好的继续教育经验与做法。学会成立了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制作各种音带、像带和幻灯等音像教材。为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了图书信息中心。为开展国际医学交流积累资金,建立了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充分利用学会优势,在坚持学会宗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开发,既推广了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医工、医贸结合,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为开展学会活动开辟了财源。 1989年2月中华医学会第20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修订的会章明确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提高,为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而奋斗。” 现在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办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办事机构。 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台湾医学会杂志》(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香港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澳门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 5英文简介 编辑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ma)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ma) is a non-profit academic organization voluntarily formed b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dedicatedto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ine in china. the cma is animportantsocial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ablishedin 1915, the cma currently counts 430,277 members, 78 specialty societies, and 321 specialty groups. it publishes 103 medical journals, as well as a medical bulletin and a medical popularization magazine. it has a medical library and two sub-entities, the administrative panel of the cma is overall formed by 16 departments. the cma’s missions include uniting and organizi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upholding medical ethics, and advocating social integrity. it operates with democraticprinciples,supports freedom ofscholarship, and seeks to rais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service. it also aids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medical science and skill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knowledge. finally, it has the broad goals of integrati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ding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scope of the cma’s work includes: develop medical academic exchanges, publish medical journals and audio-visual product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nternational exchanges, assess medic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wardexcellencein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develop medical talent, supportgovernmentprojects, serve as a resourc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promo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and act as a liaison between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the government 历史沿革 6主要章程 编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华医学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缩写为cma。 第二条中华医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国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宗旨,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依法维护会员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条本会办会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围绕国家各个时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和卫生工作有关任务开展工作。树立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的思想。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患者和受试者,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精神。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发扬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优良传统。 第五条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业务上接受卫生部的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本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邮政编码:100710。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会业务范围 (一)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探讨和科学考察等活动,密切学科间、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二)编辑出版医学学术、技术、信息、科普等各类期刊、图书资料及电子音像制品。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组织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学习业务,不断更新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医学科技知识,提高医学科学技术业务水平。 (四)参与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及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等工作。 (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医学卫生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医学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六)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开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制定和更新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七)开展医学科技项目的评审工作,开展临床应用新技术的论证工作,开展医学科技决策论证,提出医药卫生科技政策和工作方面的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八)发展与国(境)外医学团体和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交往,开展与国际、台港澳地区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 (九)开展医药卫生科技咨询与服务工作,举办医药卫生科技展览,促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评选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等,主办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与奖励工作。 (十一)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 (十二)宣传、奖励医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医务人员。表彰、奖励在医学科技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会员和在学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会工作人员。 (十三)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依法维护会员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十四)开展学风和医学伦理道德建设工作。 (十五)承办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 第三章 会员 第八条本会会员类别为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两类;个人会员类别为普通会员、专科会员、专家会员、资深会员和名誉会员五类。 第九条会员条件 承认本会章程,遵纪守法,践行科学道德规范,有加入本会意愿,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 (一)普通会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高等医学院校毕业,获得执业许可的住院医师、助教、实习研究员、助理编辑、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 2.从事与医学专业有关工作,具备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者; (二)专科会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会普通会员中,取得主治医师(或相应)技术职务后,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要求,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者; 2.经过专科医师培训已取得专科医师资格者; 3.取得本专科副主任医师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者; 4符合经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定的专科分会规定的其它条件者。 (三)专家会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的专科会员,取得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或相应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热心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工作,能履行专家会员义务者; 2.任专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副主编及以上职务,在本专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者; 3.符合经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定的专科分会规定的其它条件者。 (四)资深会员 在学科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年龄在75岁以上的专家会员,能履行资深会员义务者。 (五)名誉会员 著名的外籍医学专家和我国台、港、澳地区的著名医学专家,支持本会工作,对我国医学科技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者,或非医学界的外籍专家和知名人士,支持本会工作,对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医学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者。 (六)单位会员 包括: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建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会以及与本会专业有关,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 2.与本会专业有关、自愿参加本会活动,支持本会工作,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依法成立并登记的社团,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研究机构、医药企业单位。 第十条入会程序 普通会员由本人提交申请书,本会普通会员两人介绍或所在单位推荐,由本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查,报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批,由本会统一管理。 专科会员由本人提交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及专科分会审核推荐,报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批,由本会统一管理。 专家会员由本人所在专科分会审核推荐,报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批,由本会统一管理。 资深会员由专科分会或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提出推荐人选,报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批,由本会会长聘任。 名誉会员由本会专科分会常务委员会或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提出推荐名单,报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批,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后,由会长授予证书。 单位会员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向本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批后发给证书。 第十一条各类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普通会员与专科会员 1.权利享有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享有对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可优先参加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组织举办的国(境)内、外有关学术活动,优先取得本会或所在专科分会的学术资料,并优先选派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享有退会的自由。 2.义务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的决议、决定,完成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委托的工作任务。参加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组织的有关社会公益活动。按期缴纳会费。支持本会事业的发展。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二)专家会员 除享有和履行普通会员与专科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外,尚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1.权利免费获得本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相关学术期刊或所在专科分会论文汇编。可优先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各工作委员会委员及中华医学会相关专科分会的学组组长、委员以上职务候选人。 2.义务参与本会组织的对国家卫生工作发展战略、政策、重大决策的论证、咨询等活动。 (三)资深会员 除享有和履行普通会员与专科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外,尚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1.权利终生享有资深会员资格。免费获得本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相关学术期刊或所在专科分会论文汇编。 2.义务参与本会组织的对国家卫生工作发展战略、政策、重大决策的论证、咨询等活动。 (四)名誉会员 1.权利享有对本会工作的建议权。 2.义务应邀参与本会组织的对国家卫生工作发展战略、政策、重大决策的论证、咨询等活动。 (五)单位会员 1.权利享有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享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可优先参加本会组织举办的国(境)内、外有关学术活动,优先取得本会的学术资料。可要求本会给予技术咨询,在本会的支持和协助下举办学术活动。享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2.义务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决定,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任务。参加本会组织的有关社会公益活动。按期缴纳会费。支持本会事业的发展。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各类会员证书(聘书)由本会统一印制。 第十三条普通会员、专科会员、专家会员、单位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书。一年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及有关专科分会活动者,视为自动退会,收回会员证书。对其他严重违反本会章程者,经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后,予以除名,并追回会员证书或聘书。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和人选; (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六)通过提案和决议; (七)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八)决定终止事宜;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有效。 第十六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讨论通过,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届任期五年。 第十八条理事会职权: (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或决定; (二)选举或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六)决定副秘书长和本会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决定各类会员的除名; (八)审批年度学术计划和工作计划; (九)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理事会会议需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可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生效。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 第二十条本会设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每届任期五年。常务理事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人数不得超过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一条常务理事会会议需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可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有效。 第二十二条常务理事会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 第二十三条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最高任职年龄不得超过七十周岁,秘书长为专职,任职时年龄不超过六十二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日常工作; (五)未曾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理事会从常务理事中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五条本会当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因特殊情况,受会长委托,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副会长或秘书长可以担任法定代表人。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条本会会长的职责: (一)召集、主持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及理事会会议和常务理事会会议决议、决定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八条本会秘书长的职责: (一)主持办事机构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人选以及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或办事机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人选,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本会其他日常事务。 第二十九条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可酌情设立若干工作委员会,分别承办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第三十条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本会按不同学科或专业,成立相应的专科分会,名称为“中华医学会某某分会”。专科分会是理事会领导下的学术分支机构,负责组织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活动。专科分会不是法人社团,不另立章程;专科分会实行委员制,由本会、专科分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民主协商推举全国委员,组成委员会,由委员会民主协商推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须报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 第三十一条本会设立工作委员会和专科分会,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二条根据需要,本会设置若干专职工作人员,组成办事机构,接收卫生部的领导(或管理)。 第三十三条本会在编专职工作人员的任职、技术职称、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等,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四条本会经费来源: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会会员代表大会有关决议收取的会员会费; (二)国(境)内外个人或单位、企业、团体的捐赠; (三)中国科协和卫生行政部门拨款; (四)有关部门资助; (五)在本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六)学会基金; (七)利息; (八)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五条本会经费用于本会业务范围的活动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六条本会经费管理 (一)本会实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民主理财管理体制,经费收支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二)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保障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三)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专职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要进行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四)本会资产管理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接受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及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 (五)本会在理事会换届改选或更换法定代表人前,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财务审计。 (六)本会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审计组织对基金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本会的资产属公有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八条对本会章程提出修改意见,须有十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经理事会同意后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九条本会修改章程,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须在十五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经其同意,报民政部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财产处理 第四十条本会终止须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到民政部办理注销手续后方可生效。 第四十一条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部门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本章程经本会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四条本会会徽为,外部轮廓呈杏花形,中心为蛇和杖,蛇缠绕在杖上,背景为中国地图,其下为中华医学会成立的年份“1915”。图内上、下方的文字分别为本会的中、英文名称。 第四十五条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本会理事会。 本章程自民政部核准之日起生效。[4] 7相关成员 编辑 一、组织工作委员会 1.督促检查本会章程贯彻执行情况,对有关条款提出补充修订的意见。 2.调查、研究、指导会员发展和会籍管理工作,审查资深、团体、名誉会员入会的资格。 3.审议提交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理事会议的重要报告等事项,拟定议程安排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改选方案。 4.根据医药卫生与之相关的各边缘学科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或调整专科分会的意见,负责新建专科分会的初审工作。 5.向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学会组织机构的设置、工作职责和有关组织细则。审议向常务理事会提出有关组织工作的重要报告和建议,并按照常务理事会决议指导协调组织管理工作。 6.向常务理事会推荐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 7.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 二、学术工作委员会 1.鼓励和组织会员参加医学各学科学术活动,不断活跃思路,提高学术水平。 2.根据国家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及国内外医学科技发展趋向,对学会各时期学术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提出咨询意见。 3.负责审议、协调各专科分会制定的学术活动长远规划或年度计划。 4.调查研究开展学术活动方面的有关问题,向常务理事会提出报告或建议。 5.注意发现优秀科技人才和优秀论文,并向常务理事会推荐。 6.对拟提请常务理事会研究讨论的有关学术工作的重要报告和建议,提出初步意见。 7.检查、监督学术活动计划的实施,并参与质量评估。 8.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 三、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 1.鼓励和组织会员积极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2.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组织实施全国医药卫生科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教育。 3.对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拟定的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咨询意见。 4.调查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和会员要求,并向常务理事会提出报告或建议。 5.检查、监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实施及信息交流,参与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考核和评估。 6.督促、指导继续医学教育各科文字和音像教材制订和编审工作计划的实施。 7.对拟提请常务理事会研究讨论的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报告和建议提出初步的意见。 8.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 四、编辑工作委员会 1.调查研究中华系列杂志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杂志质量情况,向常务理事会提出报告或建议。 2.审议各专科分会及各有关部门向常务理事会提出的有关杂志工作的重要报告建议。 3.审议申请创办或转成中华系列杂志的报告,报常务理事会审定。 4.审议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等杂志的编委人选并报常务理事会审定。 5.定期听取中华系列杂志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协调有关工作。 6.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 五、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1.根据国家对科技名词统一的规划和要求,研究拟定医学名词审定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报常务理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2.宣传医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在医学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组织有关的中外术语资料和信息的搜集与交流。 4.研究确定统一医学名词的原则和方法。 5.总结交流医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经验。 6.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 六、科普工作委员会 1.根据学会章程,向常务理事会提出加强医学科普工作的建议。 2.在常务理事会的统一安排领导下,组织协调各专科分会重视、关心医学科普工作。 3.鼓励会员积极参与医学科普的创作与评论等工作。 4.指导医学科普分会办好《健康世界》杂志。 5.普通卫生知识。 6.调查研究各专科分会的科普工作情况,加强与各医学科普杂志编辑部门和有关传媒单位的联系,及时向常务理事会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7.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工作。 七、农村工作委员会 1.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 2.推广适宜技术。 3.普及卫生知识。 4.医疗科技扶贫。 5.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任务。 八、港、澳、台工作委员会 1.严格遵守中央制订的方针政策和统一部署,推动内地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及台湾卫生界的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医学组织和医生的联系,促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3.建立和发展与港、澳、台地区对应专科学会的学术交流。 4.逐步解决台湾在国际组织中的名称问题,为我会专科分会加入相关国际组织铺路搭桥。 5.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任务。 九、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外事工作规定,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2.紧跟信息时代,积极推动和发展民间合作与交流。 3.广开渠道,广交朋友,继续发展和扩大与国际医学组织的交往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双边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的国际医学资源。 4.继续开展对国际医学组织的调研工作,积极支持和促进各专科分会及有关兄弟学会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增进与国际医学组织的相互了解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加入更多的国际医学组织。 5.关心和加强对已加入国际医学组织的专科分会的指导与管理;鼓励和争取申办成功更多的国际会议在举行。 6.关心和支持由中华医学会承办和各类国际及双边学术会议,加强指导并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7.承办常务理事会交办的有关任务。 |